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旁观组:《21世纪资本论》是每个人必读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著作。

2014年最炙手可热的经济类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汤玛斯·皮克提。

 
单看此书的标题,就知道作者意图写出19世纪马克思《资本论》的高度。很多大家对此书予以盛赞,称之为“伟大作品 (masterpiece)”。那么,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这本书的主题是经济不平等。不平等包括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二者也是紧密相关的。我有好几篇博客文章都涉及收入差距问题,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经常会不自觉地在博文掺杂一些“私货”,影射当前社会的收入差距问题。对于如此重要的社会问题,相信大家也是一样得关心。
 
此书的特点非常鲜明,它是一本启蒙式的书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启蒙式的,但作为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普通读者读起来显然不会那么轻松。而我读的《21世纪资本论》英译本绝对可以称为是雅俗共赏。作者显然在开篇时就把普通大众作为此书的目标读者,尽管书中涉及大量的经济学概念,作者都会事无巨细,逐项解释。唯一的两个数学公式只涉及最简单的乘除法,虽然要真正推导还需要更深一步的数学知识,但作者已经将背后的涵义解释得清清楚楚。如此好书值得推荐给所有人阅读(注:中译本大约会在今年11月出版)。
 
此书只重实干,绝无空谈。其所涉及的哲学思想非常朴素、简洁。为什么要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就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所说的:权利平等 ( equal in rights)。经济不平等导致社会权利不平等。并且,作者认为,如果符合大众利益 (common utility),经济不平等的存在也是合理的。这也就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那么,如果界定“大众利益”呢?作者直接借用罗尔斯的“差异原则”和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来说明——就是要保障社会最劣势阶层的利益。如果不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社会矛盾将会不断激化,资本主义将“自掘坟墓”,虽然和马克思预期的机制有所不同。
 
《21世纪资本论》只用区区两页纸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而其它的篇幅都将是描述三百多年历史长河西方国家收入差距的变迁,作者对21世纪收入不平等的预测,和作者心中的解决方案。
 
那么,作者有哪些惊人的发现?将收入和财富统计回溯到300年前,这是作者突出的学术贡献。一方面作者深入挖掘了法国、英国、美国等国的报税和遗嘱记录,另一方面作者还利用很多文学作品对证据予以佐证。简·奥斯汀和巴尔扎克对英法上层社会的描述,栩栩如生地再现了18,19世纪欧洲资本高度集中的现实。联想到中国,中国人深谙“闷声大发财”之道,只有在《红楼梦》等著作中,穷人们才能观察到富人的生活方式和财富积累。对于当代中国,亦是如此。电视中一般就炫个企业家的跑车,要知道富人社会的奢华,还是要通过郭美美微博或是论坛八卦此类的文学作品才能窥得一二。
 
作者看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二十世纪,对于收入金字塔顶端的百分之一号人,他们的收入份额在一战前达到顶峰20%,之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到六七十年代不断下降到8%左右的水平,却在之后的30年不断攀升,达到15%。作者判断,之所以收入差距在世纪中期下降,绝非经济规律使然,只是因为战争、大萧条、战后的经理人收入封顶制度抑制了收入差距的上升。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英美的经理人们在80年代后收入飙升?作者将之归因于赶超意识,包括日本、德国的经济崛起使得美国将收入税率从75%的重税直降到40%以下,这使得高级经理人有足够的空间从董事会争取到更大的工资份额。作者的一项学术研究显示,如果对这些收入在400万或800万人民币以上的经理人征80%的收入税,也不会对这些公司的绩效产生影响:高工资不代表更高的生产率!
 
劳动所得对于百分之一的顶端富者非常关键,但对于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顶端富者(在《21世纪资本论》中,欧莱雅继承人不幸躺枪,这些万分之一顶端富者在中国有例如王健林、王思聪父子等),他们的收入大多来源于资本所得(界定资本和财富比较复杂,在本书中两者等同)。关于财富不平等,两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确实大幅下降。在一战前夕,财富悬殊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水平:在法国,十分之一顶端富者占有全国90%的财富,百分之一的顶端富者占有全国60%的财富(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到了1970年,两个比率分别下降到60%和30%。然而,由于资本积累需要几代人的贡献,作者认为,财富差距在整个世纪的缩小主要原因在于战争,而到了2010年,这个差距不断抬头,又到了令人警视的水平。
 
这里涉及到本书的核心判断:富者恒富。也就是说,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下,资本将不断积聚在少数人手中。原因在于,作者观察到,资本回报(通俗地可以理解为利息)在几个世纪以来屡在波动,但大体上都处于5%左右的水平,近年来下降到3%-4%,应该会继续回升。然而,世界整体的经济增长率却到了一个瓶颈,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发展中国家赶超进程的结束,预计今后百年的平均增长率乐观地说也就在1%。那么,每年1%的收入增长,资本却要得到4%的回报,在资本和劳动力两大要素组成的经济结构下,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将不断下降,资本所得占去大头,必然导致收入差距不断上升。当然,资本回报是递减还是趋于恒定,这也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地方(如萨默斯)。作者提出的资产组合管理的规模报酬递增至少对我来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咱屁民存个钱,活期再怎么整也就是余额宝,炒股再怎么灵也是在二级市场,相比资本大鳄们的纵横捭阖,长袖善舞,普通人的获利能力和风险规避要差得多。
 
作者对解决收入和财富差距问题已经付诸了十多年的专业思考。他认为,累进收入税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太多的资本利得者,他们的资本所得反复进入投资领域,真正的税基反而很小,就算对收入征个80%都拨不出根毛来。作者洋洋洒洒讨论了所有的社会分配机制,认为累进资本税才是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法。他提出一个自己也认为是“乌托邦”的税制:将税基扩大到个人的全球资产,对资产在800万人民币以下的实行零税率,800万到4000万的年税率1%,4000万以上征2%。请注意,这是年税率。这样征下来,一年的资产税就可以达到10%的GDP,可以大幅缓解西方国家现今债台高筑的窘境。
 
累进资本税现实吗?事在人为。在一个世纪前,很少国家对收入征税,现在不还成为了常规吗?西方国家对房产征税年1%很正常,对资本累进征税有何不可?这里的难处在于对财富的统计。作者提出,这需要世界各国协同管理,加强金融和财税的透明度。鉴于难度,可以先在欧洲内部这样的小区域做起。重中之重,要解决避税港(tax haven)的问题,将税基与销售实现或员工分布对应起来。
 
这个“乌托邦”有可能实现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如作者所言,对所有财富公有化,同样是解决财富不平等的极端方式,但它扼杀了所有私人资本的所得。而累进资本税,对财富进行有限分配,取其折衷,结合新时代的电子互联网技术,或许在百年之内,真的有其能够实现的一天。
 
本书翔实的数据、缜密的讨论,使其非常具有洗脑能力。或许,你作为下个读者,思维就会受到触动,可能从信奉自由竞争,赢者通吃的低税主义者转为坚持福利制度的高分配主义者。
 
诚如作者所言:这些观点都有待今后公开以及民主的讨论。关于本书的数据可靠性,也有很多学者提出质疑,关于本书关于中国的观点,我也有不同看法。限于篇幅,今后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另文探讨。
 
王格玮
新浪微博 @旁观组
team.bystanders@gmail.com
 
话题:



0

推荐

旁观组

旁观组

13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本质现象, 携手旁观。 微博:@旁观组 http://weibo.com/TeamBystander 邮箱:Team.Bystanders@g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