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旁观组:统计数字歧义性低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得政府部门不愿披露收入差距的统计数据。在很多行业,基本工资少如两袖清风,实际收入无比令人感动。中国收入统计调查的质量亟需改善。

前文关于姚明的故事中提到,收入再分配的原则其实很难基于某个道德准则之上,如果深究其哲学根源,则过于抽象,意义也不大。在继续探讨现代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原则之前,我们不妨暂且搁置一下这个问题,来具体地看看中国现今各阶层的收入差距。篇幅所限,本文只关心贫富收入差距,不涉及其它的诸如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或是更具体的如性别之间、不同的教育程度之间的收入差距。

与西方国家相比,关于中国收入差距的统计数字,来源少而且质量不佳,远非统计手段的不足所能解释。

在中国,普通民众对官方的统计数字往往不太信任,就算是学者,也颇有微词,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统计数字可以方便政府和货币决策部门准确地了解和预测经济运行的趋势,以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对老百姓来说,统计数字的用处其实反而不大。每天往菜市场跑跑,物价涨跌,了然于胸,根本不需要盯着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千万别和他们谈什么基尼系数——这系数,就算是经济学科班的,亲手算过,也不会清楚凭什么0.4就是警戒线,0.39就安全了。收入差距同样瞒不过老百姓。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奢侈品,难道只是摆设?住宅小区里商耸的楼房,难道都是空置?街头巷尾间流传着的经济新闻,有股市的各种消息,也一定有亲朋好友的年终奖汇总,邻舍隔壁的消费历史回顾。

既然民众对于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都心中有谱,收入差距本身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何统计部门却始终遮遮掩掩,拿不出精确一点的数字来?动机很简单,如果调查了,公布了,这些数字必然会为政府部门的对立方和反对方所用,于政府不利。所以,异议人士、民主改革派活动者、以及为低收入阶层发出呼声的活动者,同样关心收入差距的准确统计,但却不可得。

社会各收入阶层对收入分配进行协商和争论,在开篇立意时,离不开纵论一下收入差距的现状。如果对其只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肯定会影响立论的说服力与可靠程度。统计数字歧义性低、传播速度快,有了准确的统计数据,协商各方就能更快的进入到核心区域——如何改变收入差距——这个问题上来。我们知道,贫富收入差距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中,是普遍现象。对于整个社会大局来说,如果收入差距增长的趋势与西方国家的历史相似,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下他人的经验。如果增长太快,快得要把社会动荡地挤爆,为社稷民生,为华人福祉,我们就应该迅速做出举措,不能再像鸵鸟似的将头深埋于沙里,悲观地等待危机的到来。

然而,决策者可能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这样,如果政府更多地代表了高收入人群的利益,统计部门隐瞒、修饰、及至重新诠释收入差距的统计数字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当然,对于站在低收入阶层一方的倡议者,同样有可能会夸大收入差距、不理智地煽动民众情绪、并为各阶层之间的妥协制造障碍。披露公共信息对于社会福利有利有弊。对于现今中国收入差距,我认为无论从公众知情权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改革的角度,改善统计质量,加大披露力度,尤其是对贫富差距趋势的披露力度,非常非常之关键。对于政府,不妨就高收入及中产阶层的长远利益慎重思考,短期内压制关于收入分配的讨论无非是饮鸩止渴。要知道,对话不是你死我活,妥协不是鱼死网破。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心里都在笑了——中国政府官员作为高收入人群,收入不公开,谈何能有准确的收入统计?

这也是一个中国社会非常有趣的现象。不光是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公务员,其实对于其它很多职业,譬如说教师和医生,收入都是不透明的。基本工资少如两袖清风,实际收入无比令人感动。这也是中国的社会政治和长期以来的收入分配格局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就算农村乡下人都知道城里人除了基本工资,还有其它如奖金、津贴、补助等许多收入来源,如果只知道工资多少,想要对别人的收入有个估计,还是很难。高收入者都知道,一旦真实收入浮出水面,就会成为低收入人群和媒体的焦点,在没有合理机制保护高收入阶层的情况下,将全部收入阳光化显然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掩耳盗铃又何妨?瞒不了身边的人,就瞒郊区的;瞒不了郊区的,就瞒农村的;瞒不也农村的,就瞒山沟里的;瞒不了山沟里的,或许还能瞒瞒中央嘛。闷声发大财,这条古训除了香港记者,我们都懂的。

不过,难度高,无论如何不能成为统计部门不作为的借口。在匿名、匿行业的基础上,结合其它调查手段和统计方法,提升收入差距统计数据质量的空间仍然很大。我将在下篇详谈近来关于中国贫富收入差距的具体研究。

谈谈收入差距和经济泡沫(二)拨雾见影

上一篇:谈谈收入差距和经济泡沫(一)幸福在哪里?

王格玮 @旁观组
team.bystanders@gmail.com

话题:



0

推荐

旁观组

旁观组

13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本质现象, 携手旁观。 微博:@旁观组 http://weibo.com/TeamBystander 邮箱:Team.Bystanders@g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