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旁观组:随着CPI进入1时代,PPI进入通缩,农民工出现返乡现象,目前对于经济低于潜在增长应该没有太多疑义了。这个时候稳增长来促就业保稳定应该就是第一要务。在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就业放缓带动消费不振下,目前中国稳增长唯一能依靠又回到了投资需求。而这个不二选择引起了社会各层天然的反感和反对。

在未来20-30年,中国的增长动力来自城镇化的深入,而相关投资特别是第三产业投资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没有投资配合,就没有合理的城镇化。因此,我们应该反对的是效率的政府投资,而应该欢迎高效率的市场化投资

 

 

 

 

一、当前经济已经明显进入周期性低迷

2010年以来,市场不断讨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为如何。不论是主流经济家的模型,还是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公式,还是非经济学专家的臆测,大概率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应该在5-9%之间。因此去年以来的这一轮经济放缓,之前多数人的看法认为,这是中期增长潜力放缓的结果,不必要出手稳增长,让经济进入正常的调整过程。 另外,支持不稳增长的两大理由:通胀高,就业没问题。其实,如果是系统学过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人或者仔细看过过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人都应该明白,通胀和就业一直是经济的滞后指标,等到这两个都不行了那么经济已经过冷一段时间了。

但随着目前CPI快速跌破2%,PPI持续通缩,各地出现民工提前返乡,目前应该对经济处于周期性偏冷应该是没有异议了。本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温总理在会上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促进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作出更大努力。这个结论应该是高层近期频繁调研后的结论。

 

 

二、短期的周期性低迷需要逆周期的短期政策

凯恩斯以来,宏观经济学开始强调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强调过程和结果的不同,强调人性中感性和理性的不同。

目前经济低迷,首要是让经济先稳住。而短期可做以及能见效的还是投资。短期全球经济都在放缓,出口自然处于放缓过程,无法依靠,甚至今后较长时间无法依靠。内需中的消费是一个顺周期的变量,经济不行,就业不行,收入不行,那最终消费也不行。政府唯一可做的就是通过提高赤字,要么发钱给老百姓花,要么发钱给自己花。根据过去多年的经验,中国政府不收钱就很好了,发钱基本不可想象。

因此短期(1年以内),在目前的各类约束条件下,能稳增长的还是政府相关的投资。

 

三、长期的增长还是要靠有效率的投资拉动

 从未来20-30年来看,中国的增长动力就是城镇化,并与之相配套的投资和消费。如果每年提高一个点的城市化率,就需要先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然后拉动就业,增加收入,同时通过改革让这些就业者留下来生活,并带动相关的消费,形成良性的循环。

从国际对比还是国内自身居民的要求看,中国的城镇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都是太少而不是太多。7.21的北京暴雨就反映出排水系统的严重滞后。再看看拥挤的地铁、医院的排队长龙、学校的入学指标,到处都是缺口。如果首都还有那么多的投资空间,中国其他各地更是可想而知。

但是,为什么目前社会如此反对再搞投资呢,其实大家反对的低效和腐败。从目前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很明显政府投资是低效的,并且非常容易产生腐败。从长期增长看,怎么让政府快速退出相关投资领域,加快做好市场化推进,让其他资金进来,这个才是中国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改革领域

 

 

四、一点忧虑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多数时间是国退民进,执政者通过改革放权,让经济不断增加活力。但近10年,似乎社会不断感觉到一种国进民退的趋势,特别是2008-2009年,政府似乎成了中国经济的唯一推动力。

凯恩斯当年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比喻,就是政府出钱雇人,通过挖坑填坑来拉动GDP。这种方式,类似目前低效率的政府相关投资,GDP似乎很高,但最终没有形成任何财富。

在短期(1年之内),我们要稳经济稳就业,可以挖坑填坑。但如果长期如此,浪费的是宝贵的资源、劳动力和资金,最终浪费的是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李俊@旁观组

team.bystanders@gmail.com

作者供职于国内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话题:



0

推荐

旁观组

旁观组

13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本质现象, 携手旁观。 微博:@旁观组 http://weibo.com/TeamBystander 邮箱:Team.Bystanders@g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