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旁观组:历史上第14个国庆黄金周结束了,各景区一如既往的拥挤,而且还多了高速公路这个拥堵区。笔者认为,黄金周的问题正是整齐划一单板的中国文化和制度的集中体现,除非制度更加人性而富有弹性,除非人民更加自由和多元,否则永远解决不了。

   
 
引子
    国庆期间,北京故宫日接待人数达到12万人,八达岭达到8万人,而堵在高速上打球遛狗的更是不计其数。同样的问题又一次引起有识之士的反思。同样“人太多了”这句感慨,也可能也成为一条很现实里的理由,去支持那位人口论智者“好龙女士”。
    真的只是人太多的问题吗?当然人太多是一种风险,就如同男人钱太多也可能会变坏一样,但一定就变坏了吗?我看不一定,虽然我没有资格说这句话,因为我不是有钱的男人,哈哈。
    反过来想,如果3亿多美国人都去纽约看蜘蛛侠,1亿多日本人都去钓鱼岛钓鱼执法,6千万的英国人都去伦敦看奥运会,估计人多的问题比黄金周的故宫还大吧。但为什么他们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呢?
    另外,每年有2百多万的圣徒去麦加朝拜,为什么他们也没有这个问题呢?(下面两个图,一个是朝圣的,一个是国庆免费高速公路的)
 
 
 
一、放假制度太僵化
 
   中国政府可能是太爱护她的“子民”了,在法定假期定好后,怎么倒休也怕大家不知道怎么做,也给安排好了。如果法定假期是1-3号,我只能只修1-3号,或者29-3号,或者22-3号吗?
   其实今年放假安排还算好的,让我们看看两年前历史上最折腾的放假安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从9月18日至10月15日,工作日和休息日被“分割”为8个部分,其中,9月19日、25日为中秋节借调的上班日,9月26日和10月9日为国庆借调的上班日。这样借调休假的结果是,国庆假期休息7天后,上两天班又要休息一天。当时我就想问,难道老百姓自己不会算日子,非要国家安排这么细吗? 
    国家越是管的越细,整个社会就越没有弹性,越僵化。你非让全国人民都这天出来,那天回去,那能不拥挤到一块吗?
    对比一下也是中国领土的香港假期安排就知道咱们制度的固化了。
 
 
     香港政府的放假其实很简单,他只安排那几天放,剩下的就看市民自己去安排了。他们不会因为今年劳动节是星期二,就想着为人民服务服务的安排个周一放假,周六又上班人民是多元的,有人愿意周末休息,周一上班,周二又休息,有人愿意请个假四天连续,有人还愿意周二加班。
    根据不同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和地区情况,政府应该鼓励大家各行其是,这样不是更好,即满足大家的偏好,又省的堵在一起。
     最后,我用手指头数了一下,香港的法定公告假期有17天,明显多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11天啊,但他们今年运气不好,有3天在周六。
 
 
二、人民偏好太一致 
 
   一说起放假去哪,中国老百姓第一念头肯定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五岳黄山九寨沟、丽江三亚港澳台。全中国900多万平方公里,大家想去的就这么些个景点。如果1亿人只去50个景点,那就是平均200万啊。
   这种整齐划一的偏好,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当前环境所局限的。 
   历史的因素,譬如天安门,如果62年来是自由的开放的旅游,那么估计和美国人去华盛顿一样已经很平常了,不会赶个黄金周去。但真正旅游兴起是最近10来年的事情,老中青幼四代人都把需求赶在现在实现,那天天10万人来天安门,一年也就3650万,13亿人走一圈也要36年,这么一算还需要22年,也就是2034年的事情了。
  老百姓想去的就那几个景点,名山大川,那些诗句耳濡目染多年,必须要去一次。光三山五岳走一趟也要好几年时间。
     
       
三、中国社会需要多元       
 
 
  当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去同一地点,别说是13亿人的中国,就是几百万人也受不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同一时间的问题:建议国家给更多的法定假期,比如把元宵、重阳、儿童、抗日胜利等历史传统佳节都放入,甚至孔子诞辰、圣诞节、佛诞、建党等节日也可以考虑。在公告假期多的情况下,让民众自发选择如何延长假期,废除政府同意划齐的方法。完善法定带薪休假制度,比如一年至少10天带薪假期,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错峰休假。
  第二,解决同一个地点问题。这个解决比较难也比较慢,因为是大家的偏好问题,需要从文化上间接解决。随着时间的退役和大家文化的差异不断体现,更多的年轻人将选择和老一辈的不同的旅游地点,不论是戈壁荒山,还是不知名的优美小镇,还是美丽的海外,都是他们愿意去的地方。
  在多元的社会下,无数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时间去不同地方, 这才是自由社会之意。当然这需要时间,但不能靠等待来浪费时间。
  最后,就是一个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几百万人去麦加朝圣不会出现我们几万人上华山的问题,我想不论是组织方、接待方还是旅游者都应该首先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参与到这个新制度的完善里。人家已经运行了几百年了,我们才十几年时间。制度的完善需要时间,但也不应该用需要时间作为拖延制度改善的理由。
 
 
 
 
 
 
李俊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旁观组

 作者供职于国内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话题:



0

推荐

旁观组

旁观组

13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本质现象, 携手旁观。 微博:@旁观组 http://weibo.com/TeamBystander 邮箱:Team.Bystanders@g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