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旁观组:美元离开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束缚,有机会可以大展身手。然而,和许多人的预期不同,这并没有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动荡。

图: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汇率(1973 ~ 2012)

  “美元之舞 (Dance of the Dollar)”,语出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费雪在发展经济理论的同时,创造出了很多流传于世的经济学词汇。在1923年的一篇文章中,费雪用“美元之舞”来描述经济体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认为货币对商业周期的影响非常重要。此语境下的 dance 为引领之意。

 
随着这个词汇的广泛流传,现在我们倒也不妨直接用中文字面意思来理解“美元之舞”。尤其在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大量美元流入市场,各国的资本市场都或轻或重地受到影响,这不正是美元舞出的力量吗?
 
“美元之舞”也常被用来指称浮动汇率制度下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之前,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得到万千宠幸,只须安于幕后。在体系解体前夕,1971年G10国家的史密森协定 (Smithsonian Agreement) 将各国货币汇率允许变动的幅度从+/-1%扩大到+/-2.25%。美元相对黄金贬值8%,开始轻挪莲步。1973年,由于美国的货币扩张政策,各国货币最终被迫与美元脱钩,表面平静的日子再难复返。直到1993年,2.25%的幅度在欧洲主要国家间仍然继续被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中,于是,随着美元汇率的起伏,其它国家对美元的汇率如蛇阵般波动,成为七、八十年代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景致。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自己。与现今多国对美元的苦苦追随相似,当时欧洲和日本还想让自己的货币和美元继续牵手钉住黄金,可美国人就有点不耐烦了。尼克松时期的美国财长John Connally据此有一句名言:我的美元我做主 (It’s our currency but it’s your problem)。就像现在的伯南克的量化宽松一样,美国的意思就是:追求可以,但恋爱自由。我们也知道,“汇率政策为中国内政,其它国家无权干涉”,用的是一样的道理。
 
然而,鉴于美国在世界贸易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仍然无法动摇。傲娇如法国者直斥美国欲通过滥发美元来消减外债的目的。可美国还在为国内的滞胀头痛,坚决不从。熬到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过第二修正案,正式告诉大家,以后发钱靠自律,就别再和黄金较劲了。
 
为了维系汇率稳定,各国出台了种种政策控制资本流动,一样地从事着现在的美元跟随国家所干的事情。比如日本在1977年向外国人的日元存款征收50%的准备金,到了1978年干脆征到100%,直接剥夺了外国人在日本折腾资产的权利,更有甚于现在的中国。
 
有意思的是,国际货币体系全面进入浮动汇率制度后,美元的舞步并不象有些人预计的那样,带来金融市场的混乱,每个月2%到3%的变动尚属可以观赏的范围。这也许是因为有着国内通胀的压力,美元还不至于发无止境。
 
1979年,伊朗革命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到来,“温柔巨人”Paul Volcker上任美联储主席。一系列的暖场亮相完毕,人们这才知道,美元真正的舞台原来才刚刚铺开。好戏总在后面。
王格玮
新浪微博 @旁观组
team.bystanders@gmail.com
话题:



0

推荐

旁观组

旁观组

13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本质现象, 携手旁观。 微博:@旁观组 http://weibo.com/TeamBystander 邮箱:Team.Bystanders@gmail.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