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旁观组:三中全会,全面改革开始。2014年可以被称为改革元年,但如今中国的改革不单是35年前的做大蛋糕,更多的是重分蛋糕。因此,改革有红利,更有调整的成本。

 

 

一、长期不悲观

三中全会结束后,六十条细则应该可以说超过之前的预期。上证也带着美好的预期,从11月中旬的2080点上涨到12月初的2260点。

这时候,市场一直被压抑的一些前期的乐观观点开始流行。比如某德意志券商首席经济学家高喊,2014年在改革促进下,GDP增长可以达到8.6%。并且这种声音也得到国内一些蠢蠢欲动的机构的回应。某大型券商研究负责人高喊,市场对改革预期不足,未来经济必将回到8-9%的增长平台,中国股市在2014年不仅仅是反弹,更是反转。虽然,她给的反转目标值不高,仅仅只有2400点。

这一些,让我想起《昨天*今天*明天》里的白云女士的台词:“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买股票,金融危机没咋地。谢谢!”

从我个人角度讲,如果真的能落实60条,那么在长期看是可能带来不少的改革红利。但这些东西,就一定能体现在2014年,那完全看情绪或者运气。就比如放开了单独,是一个长期的比较小的人口红利,但这些小孩最快也要2014年下半年出生,要形成劳动力最快也要2032年。

从目前就开始讲那么遥远的故事,对一个卖故事的人很轻松,因为要过十几二十后才被证伪。但对于真金白银花钱的人来说,就是负担了。

二、短期不乐观

这一次的改革,不是过去那种大开大合型的了。

例如30年前农村改革,搞联产承包,基本做大蛋糕的改革,全社会都获利。但这一次搞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却是一个分蛋糕的改革。这块地,能卖100万,到底是政府多一点,还是开发商多一点,还是村主任多一点,还是最后留给城市买房者多一点,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地方政府分少了,地方债务不可延续;开发商分少了,房子就偷工减料;村干部分少了,农村内部矛盾就大了;买房者分少了,城市不稳定因素就在积累。

可以看到,经过35年的变化,中国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了各种利益团体,改革首先是要冲击过去的旧划分模式,也就是对过去旧增长模式的改变。

反腐败,打大老虎,清理害群之马,就会影响各类高端消费;调整出口升级,人民币市场化的持续升值,就会压制低端无效的出口;改变地方GDP考核,增加环境、债务的比重,就会影响各地的基建投资;处理产能过剩就会影响制造业投资;打击高房价,限制给类房地产贷款,就会影响部分地产供求。

 

三、企业家精神

从长期看,这些改革都是台面上众口交赞的。但短期,却要付出不少的调整成本。

就如同经典的经济学模型里没有交易成本、没有菜单成本、没有摩擦成本,但现实的经济学却到处是成本。

当红利是长期的,成本却是实实在在的时候,领导者应该是一种企业家的态度,他要计算的是一个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损益表。他需要再手下不断悲观时,不停的打气,不停的望梅止渴。

但现实中,其他参与者却不会有那么远视,特别是咱们的多数股市参与者。

因此,2014年GDP说8.6显得太御用,不如说个6.8来的接地气。股市,既然要说反转,2400不如4200来的振奋人心,更有想象力,既然要赌,就赌个大的:)

 

附录:大家如果对股市有兴趣,可以看我们俩月前的《三中全会:改革与股市》http://bystanders.blog.caixin.com/archives/63516  以及我一个同学的股市策略博客,虽然我们观点不同,但不乏有意思有启发的观点  http://blog.sina.com.cn/yuhaifeng2009

话题:



0

推荐

旁观组

旁观组

13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本质现象, 携手旁观。 微博:@旁观组 http://weibo.com/TeamBystander 邮箱:Team.Bystanders@gmail.com

文章